副主任:1989年11月生,原味80后,29.6歲,80后青春文學殿后人,某縣某街某巷茶話會籌備處副主任。十年前幻想進入80后青春文學殿堂,卻在門外徘徊虛度光陰,直至在殿堂門口殿后。2019年,最后的“二十多歲80后”即將消失,獨自厚著臉皮充起80后“青春”文學正規軍,散兵游勇,也可視為活化石。如同KTV包廂里,客人們似乎有什么急事走光了,在空蕩包廂到期的最后十分鐘,小弟拿起麥克風亂唱,保護現場。真心發揮余熱,絕非賴著不走……
起因是我打算寫一篇講時代性的文章,大意是想要鼓吹社會步入了講求質量階段,機會主義大勢已去。我寫到一句:
“這已經不是冰雪消融的季節,已經不是一顆其貌不揚的石頭隨意打破殘留薄冰就能當斗士的時代。融化是時代的宿命,春天卻成了虛妄者的春天。在更早的冬季,那些想要擊穿寒冰的先鋒被鑲進冰里,凍得和冰同樣寒冷,岸上的石頭門看見了,全龜縮了。春天已過,夏天都到了,投石問路的機會主義者們價值全無,扔到早已變成一江春水的主流中去,得到的只是一聲滑稽的撲通……”
我回頭看這段話的時候,發現拼音輸入bobing把“薄冰”打成了“博餅”,疑心這也是詞匯,搜索發現,博餅是閩南人在中秋節的時候聚在一起玩的傳統游戲。
中小學教育網站“作業幫”給出的解釋是:
“薄”字有三種讀音,一種讀báo ,釋義為厚度小的、 冷淡、味道淡、土地不肥沃,如“薄餅”、“薄片”.第二種讀bó,釋義為輕微、不厚道、不強健的意思,如“薄弱”、“刻薄”.前兩種讀音的釋義有相同之處.第三種讀bò,如“薄荷”。
可以把這種解釋概括一下:看得見摸得著的形象的,讀成“báo(雹)”,薄如紙張,薄薄一層。看不見摸不著但能感受到的抽象的,讀成“bó(博)”,薄情寡義,東風惡,歡情薄。
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可能知道我們無法理解形象和抽象,只告訴我們,這個字表示厚度的時候要念成báo(雹),用到成語里面,念成“bó(博)”,如履薄冰。
沒有為什么。
微軟拼音輸入法打 ru lv bao bing,候選詞還會矯正你的發音,是如履薄(bó)冰。
薄冰當時在我的腦海中是一樣玄奧的東西,它雖然本來像薄被子、薄外套一樣,可是自從學了這個成語,它卻帶著神秘光環,讓我小心謹慎地提防著這個規律和規則之外的特例。
然而,大家都欣然接受了。老師在隨后的隨堂提問里,一臉神秘地問到“如履薄冰”的讀音,大家搶答著“bó(博)”——的時候,我感覺他們背叛了bao字。
我無法融入這場狂歡,我感覺我被整個世界拋棄了。
沙灘仍是那么遙遠,穿著點點彩色泳裝的肉色人群無聲無息地活動,象是另一個快樂塵世的人們,藍汪汪的海水無情地隔開了我,萬籟俱寂,我沉了下去。我覺得自己變成一條魚,在藍蒙蒙的水里斯肆意潛游。
——王朔《浮出海面》
許多字的讀音都是約定俗成的,大家都錯慣了,就只好將錯就錯。
“呆板”的“呆”字,1987年以前的正確讀音讀作ái(二聲)板,后來大家念習慣了dai板,字典只好和大家一起變呆,讓這個詞多了幾分罵人的意思。
拼音輸入法里來原來的讀音“ai板”都不會自動跳出這兩個字了。
如履薄冰的薄,無法確定是大家的錯誤習慣,還是什么特殊的語言環境造就,但在當時沒有理由的共識課堂里,我確實迷失了。
小時候我最喜歡吃的餅干叫甜薄脆 ,我很久很久都不敢肯定地呼喚它的名字。
初中課文里鄭振鐸翻譯的高爾基的海燕:
天上也是皎潔無比的蔚藍色,只有幾片薄紗似的輕云……
bó(博)紗?báo(雹)紗?
初中化學知識:
鋁在空氣中表面會生成致密的氧化鋁薄膜……
bó(博)膜?báo(雹)膜?
抬杠:化學老師發音就必須對嗎,化學老師是教語文的嗎?都是為了應付考試嗎,干嘛和老師們過不去,老師為了大家能應付好考試也挺不容易的。
是啊,語文課上是語文課上,化學課上是化學課上,到了化學課上,你的語文是化學老師教的。
作為一個從小喜愛語文對文字充滿敬畏的孩子,每次念到“薄”字,我都如履薄冰,而且還不曉得自己履的是bó(博)冰還是báo(雹)冰。有時自己已經念成了bo,又下意識地告訴自己要讀另外一個音,讀出了bao,老師還會批評我沒有好好做功課。
我對自己的理解力產生了懷疑,我小學是雙百生,全校前十,因為我遇到知識總是認真對待。我尤其喜歡語文,這是認真的我遇到的十分難以理解的問題,我信賴著的、引領著我自信的知識,在我體內產生了矛盾。
因為有如履薄冰的bó(博)的讀音存在,他就像一個五音不全又混進合唱團的走后門的孩子一樣,讓我如鯁在喉,我甚至開始討厭這個字。
也許你要說,一個薄字,有那么大關系嗎,考試就算填錯了讀音,也才在100分里扣1分而已,你是因為那1分沒上的清華北大嗎?
那我要說,你真的不懂一個喜愛文字并以擅長語文為榮的孩子,對一個字的認真。它可能讓一個幼苗從此開始在這個分叉向上成長。
學校不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嗎,為什么要縮減為考試技能培訓場所?
許多年過去了,我早已漸漸脫離優等生的行列,變成學渣出了學校,起了平庸的生活。
往事隨風,但我覺得這事不能沒有人管。
既然這個主題是“80后青春文學殿后”,那么就讓副主任再次像當年的80后們一樣呼吁一下因材施教。
中國現在不缺因材施教的條件,社會氛圍自由包容,文化傳播豐富多元,中國人有條件去接納和開展因材施教。
學校的定義除了分數和達線率,學校是否真的沒有別的用處?高考確實是劃分社會階層和人才去向的第一道分水嶺,但是那些不擅長在體系內學習的人才,是否就應該被當成渣滓被學校所拋棄?
學校究竟是為考試服務的機構,還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機構?那些不擅長考試的人才如何培養,這是學校在社會意義上功能健全不健全的問題。
肯定老師因材施教的勞動就像唯GDP會造成環境污染、社會風氣敗壞等負面作用,唯分數也會制約人才多樣性。浙江麗水市試點開展了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讓綠水青山也變得有了價值。老師的工作成效能否在分數的基礎上,多維度考核?
吸引更多“非大多數”學生對學校的興趣世界上的事情永遠是這樣,有人能做好,就有人能做差。有人擅長考試,就有人不擅長考試。如果一所學校能夠讓擅長考試的孩子去上名校,讓不擅長考試的孩子豐富和完善自己的優勢。設想一下,一個差生雖然沒能讓自己通過高考的選擇,也能在多年以后回頭來感謝自己的母校的場景。
懷著“地位觀”的老師們看到這也可能會感到委屈,仿佛沒完沒了想當然的批評又要來了。
確實,可能是過去對應試教育批評得太狠,也可能是過去一些年代的老師辜負了社會的信任,導致當年的學生成為了家長以后,對老師這個行業心存芥蒂,再加上忽然有了人權的中國人肆意使用人權,開放不久的社會里,自尊和傲慢不分,不尊敬老師、拿老師當外人、教唆孩子和老師兩條心的家長大有人在。
老師也不要覺得委屈,如果在一段供求關系當中,信任出了問題,調整永遠要從供方開始。
一個當年熱愛語文卻被多音字搞得糾結的差生,誠懇呼吁。
關于“80后青春文學殿后”系列的解釋:80后青春文學殿后1:僅存的“二十多歲的80后”不忍坐視文化平庸
萬動力(www.lu123123.com),專業的logo免費設計在線生成網站,全自動智能化logo設計,商標設計,logo在線生成!
歡迎使用萬動力制作屬于您公司自己的logo,不僅專業而且經濟實惠,全方位滿足您公司品牌化、視覺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