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櫻花美景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旅游時的必看之景,每年日本櫻花盛開的時節都能引起國內一股旅游的熱潮。櫻花,仿佛早已和日本的人文歷史融為一體。
要說日本的櫻花,首先想到的便是詩人那多情的句子,“嫣然欲笑媚東墻,綽約終疑勝海棠。顏色不辭污脂粉,風神偏帶綺羅香。”美景似乎更勝天堂。
其實櫻花是種觀賞花木,在日本已有一千多年歷史。隨時代發展,這種于短暫生命中展現無限絢麗的小花對大和民族來說其意義早已不僅停留在觀賞層面,而已成為日本文化的美學符號,內化為大和民族獨特的民族情結,延伸為一種文化特質。
扎根于日本文化的櫻花以其生命全過程詮釋了大和文化之魂,因此日本櫻花文化的由來也很是令人好奇。
一、櫻花的傳入與得名
櫻花最初出現于喜馬拉雅山區,此后,逐步傳入印度、中國、日本等;在這些地區,尤其在日本,變種的櫻花品種甚至達幾百個,故稱日本為“櫻花之國”。
我國是櫻花主要產地,早在秦漢時期,櫻花栽培已應用于宮苑中,唐朝時已普遍出現在私家庭院。
櫻花在日語中的得名值得探討。8世紀初的《古事記》中有記載,神武天皇曾祖母名“木花”在古代日本專指櫻花。山田孝雄也曾指出,古日語存在ra轉為ya的運用情況,故“佐久夜”(sakuya)應該就是指“櫻花”(sakura)。
還有學者認為櫻花(sakura)的命名與谷物之神相關,他們指出,從櫻花的日文發音來講“sakura” 中的sa為谷物之神,kura為神之坐臺, 因而櫻花被視為田神之花。
由此可見櫻花的命名與日本人的原始信仰有深厚聯系。
二、櫻花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1、從農耕之花到“國花”
“花”一字在古日本廣指可顯靈的草木,凡正式場合供奉的草木均被稱為“花”。
在上代,櫻花是農業收獲的象征,櫻花盛開之時正是農時令節,氣溫適中,因此人們把櫻花的開放當做稻谷種植的開始,而且櫻花在很大程度上指示豐收與歉收,逐漸被日本人民視為“神木”。其文化起源與日本人的原始崇拜有天然聯系。
隨農耕文化發展,有關櫻花的審美文化也逐漸發展。于是在奈良時代,日本上流文人階級重視梅花,有“梅花奈良時代”一說。而日本的百姓卻迷戀櫻花,其審美價值也開始為人們關注。
隨著時代的發展,平安時代,日本逐漸向“國風文化”轉變,櫻花也開始走向文化中心。每至賞櫻時節,宮廷會設“花宴”,貴族也會舉行“櫻狩”等,在當時與櫻花相關的活動是權威與財富的象征。
而到戰國中葉時,櫻花得到武士追捧,武士留下的辭世句意象多涉及櫻花,如島津義弘的“春櫻秋楓留不住,人去關卡亦成空”,少貳政資的 “花散非風之罪,乃因春將盡。 終善非人之過,只因時已至?!?武士把櫻花當作自身寫照,櫻花的盛開短暫卻絢爛,與武士一生暗暗相合。
江戶時代,商人階級興起,櫻花深入庶民百姓。該時期,人們開始關注精神享受,賞櫻成為一種傳統民俗,櫻花真正成為“國民之花”。
隨明治時代到來,櫻花于日本人民的意義不斷延伸,成為一種國家信仰、民族圖騰,真正成為了日本的“國花”。
2、近代史上櫻花文化的影響
明治維新后,櫻花曾被軍國主義利用,他們對國民軍鼓吹戰士應像櫻花為國奉獻,倡導極端民族主義,把櫻花作為對士兵洗腦的工具。
當時,櫻花在軍國主義者眼中代表大和民族的靈魂,成為日本戰旗上一抹蠱惑人心的點綴。在這樣的背景下,櫻花被賦予法西斯意味,成為“大日本帝國”的象征和日本士兵慷慨赴死的精神歸宿。
隨日本士兵的生命如“若櫻”般飄逝,“大日本帝國”滑向覆滅深淵,戰爭陰謀最終破產。戰后,以,井基次郎、坂口安吾為代表的作家開始賦予櫻花新的內涵,櫻花的“帝國主義”隱喻意義消失殆盡。 雖然櫻花曾一度成為帝國主義美化侵略的符號,但我們仍不能忽視“櫻花精神”對日本戰后經濟恢復的作用。
正如櫻花因群聚展現其美麗,日本國民的群體意識極大促進了日本戰后經濟高速發展。
三、櫻花在當代日本的文化意義
1、從櫻花看日本人的審美觀
日本災害頻發,這使日本人感嘆生命無常也造就了日本人的“物哀”觀。所謂“物哀”是指人在接觸外部世界時發自內心的感嘆。
“物哀”是一種復雜的情感,其中包含亦悲亦喜的情懷,而日本人對于櫻花的情感正是對“物哀”的最佳詮釋。
日本人的櫻花情結還與禪宗意識密切相關。禪宗認為世界本原即"佛心" , 大千世界都可歸結于“空”,他們追求所謂“幽玄”。后來,“幽玄”發展成為日本人審美觀的重要范疇,它是將“禪宗意識”有形化以后,與日本傳統文化結合而誕生的新理念,其奧妙之處就在于藏而不露,意味深遠,追求隱藏在事物背后若隱若現的寂寞。
從古至今日本人對“幽玄”的追求從未中斷,對于櫻花的情有獨鐘也就不難理解了。
長久以來,櫻花在日本人心中都有無法言喻的神秘感,那無聲無息地盛開,那飄落時的如夢似幻不正與“幽玄之趣”暗暗相合,那種美不僅能給日本人帶來感官享受,更讓他們得到一種精神安寧。
2、櫻花外交
自從櫻花在日本成為國花以來,它便開始在日本外交方面發揮作用。
明治時期起櫻花屢次在日本外交中扮演政府對外親善的工具。櫻花在中日邦交史上見證了兩國關系的發展,是名副其實的“使者”。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向中國贈送一百株大山櫻,表達日本政府對兩國未來的憧憬,蘊藏著日本人民希望兩國友誼如櫻花般繁茂的深意。
自此,幾乎每年都有日本政要或民間友好團體以櫻花相贈。日本政府以櫻花為媒介,不僅加深了兩國人民的情感交流,也開啟了兩國經濟合作的新篇章。植櫻活動影響了日本企業家和友好人士,他們隨植櫻團訪中,也帶來了生機勃勃的中日合資、合作企業,為中日友好再添活力。
櫻花,正用它溫暖的色彩融化兩國人民曾因戰爭在心中累積的冰層,為兩國關系走向成熟散發馨香。
3、櫻花與大和民族精神的契合
櫻花作為日本的文化符號有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大和民族追求的民族精神達到高度吻合。
日本是一個島國,自然因素決定日本人的“集團意識”。
所謂集團意識是個人對集團竭盡忠誠、無私奉獻的精神;作為集團成員,個體必須忠誠于集團、與集團榮辱與共。很多學者認為,日本人更具集團意識,是因為他們能清楚意識到自己在集團中的位置,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聯系,他們關注“和”,使成員之間形成一種密切的連帶關系。
武士道是日本民族的靈魂與象征,其思維模式早已內化為日本民族的性格,在日本人精神世界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真正信奉武士道的武士崇尚正直、堅毅、忠誠等美德,形成以“死的覺悟”為根本的生死觀。
在日本武士看來,武士道精神最具象征意義的事物分別是櫻花、武士刀和切腹,日本的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花屬櫻花,人惟武士”。在他們意識里,櫻花與武士道精神相通,他們認為櫻花最美在凋零,認為只要人生已竭盡全力發揮最大價值,就應不抱任何留戀戛然而止。武士自殺并非洗刷恥辱,而源于對生命的覺悟,這種追求美感的死亡意識被稱為“落花之美”。
櫻花,自它降臨這個島國,就用它奇幻的色彩滲透到日本人的內心深處,它已融入日本民族的血液當中,成為了民族的象征。
一樹櫻花,是一個民族永恒的記憶,花開花落間,一個民族向世界證明它的堅強,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民族令人動容的精神力量。
萬動力(www.lu123123.com),專業的logo免費設計在線生成網站,全自動智能化logo設計,商標設計,logo在線生成!
歡迎使用萬動力制作屬于您公司自己的logo,不僅專業而且經濟實惠,全方位滿足您公司品牌化、視覺化的需求。